top of page

【明報專訊】盲盒式體驗各地風土民情 義工+旅遊 發現另一個我

香港人熱愛旅遊,不過年假有限,所以網上不時出現「請二放九」、「請三放十」等放假攻略,教打工仔如何善用珍貴假期外遊。旅行,除了食買玩,難道沒有其他意義?本地有非牟利組織「義遊」(VolTra Hong Kong)結合義工服務和旅遊概念,透過在海外做義工,融入當地風土民情,而且還有機會經歷獨一無二的「盲盒」體驗,或許讓你發現另一個自己。



與當地人深入互動 見識風俗儀式


現職瑜伽、森林浴工作坊導師戴履宙(Lawrence),於2016年首次參加本地非牟利組織「義遊」的海外義工活動,隻身飛到尼泊爾,協助受地震影響的災民重建村莊,而他被分配的工作是協助村民挖地洞建設臨時廁所,避免村民隨處便溺污染水源。「我在香港都有做義工經驗。當年在社交平台看到義遊廣告,覺得結合義工及旅遊是一種新的體驗,於是報名參加。」他說甫抵步,便被當地義工服務主辦單位帶到首都加德滿都的近郊村莊,由於出發前已從義遊職員口中得知工作涉及體力勞動,所以即使被安排建設臨時廁所,都沒有被嚇怕。「來自全球各地義工會被編配成2至3人小組,每組主力協助一個戶主,會跟他們有深入的互動,雖然溝通有點困難,但配合肢體語言,基本上都了解到大家的想法。」他說由於2015年尼泊爾地震對當地村落造成嚴重破壞,他出發前都沒有預期有什麼旅遊行程,幸好,最終主辦單位也帶着大家,到村莊附近一間未被破壞的印度教寺廟參觀,了解當地人在河邊火化死者的遺體,通過河流帶走骨灰,以超渡死者靈魂的風俗儀式。


經此一遊,Lawrence認為這種「義工+旅遊」的形式,比起個人背包遊更能與當地人有更深入的互動,頗適合自己的個性及追求,於是計劃每年參加一次海外義工服務。截至新冠疫情爆發前,他參加了4次義工團,曾到過的地方包括:尼泊爾、愛沙尼亞、澳洲、墨西哥。


墨西哥護海龜蛋 愛沙尼亞協辦火把節


到墨西哥參與海龜保育活動,服務內容是每晚到有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通宵巡邏,趕在浣熊來獵食前將龜蛋挖出並送到保育中心,待孵化後才將小海龜送回大海;又曾於澳洲一間自然保育中心協助拔除外來品種植物,讓原生品種植物可繼續生長,令當地生態結構得以復原。最深刻一次是到愛沙尼亞協助籌辦火把節,與其他義工一起構思節慶中舉辦的比賽及活動,其間Lawrence有機會嘗試跟當地村民學習打鐵、擲斧頭,又入鄉隨俗在冰天雪地赤身露體,來回奔走於桑拿房及冰凍水池之間,多姿多采經歷令人神往。不過,他笑指愛沙尼亞的義工服務是他感到最辛苦的,「本身籌備的工作主要是在下午及晚上,可能主辦單位擔心我們上午會悶,所以又安排我們參與建築工作,要翻土及砌木,結果由朝做到晚,非常疲倦」,但他說事後回想卻又很難忘,或許日後難以再遇上這些經歷。


適應跟陌生人相處 走出舒適圈


雖說做善事之餘又能與世界各地的人深度接觸,但要將珍貴的假期及積蓄投放義工服務上,他說亦明白並非所有人能接受,「每次跟朋友分享自己的海外義工經歷,其實對方很感興趣,但最後都會有好多不同考慮,例如要請長假,或猶豫是否應該將積蓄用在陌生的地方」。不過,他說當海外義工除了有機會體驗非一般旅遊經歷,還可能認識到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因為海外義工服務主辦單位每次只會為每個國家或地區分配很少名額,因此參加者可能要跟陌生的外國人共同生活多天,無論是跟當地人或其他義工的處事方法都會有很大差異,參加者不一定會感到稱心滿意,甚至必須適應這些不同,但事後可能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比想像中更加有勇氣、處事靈活及有彈性的人,獲得很多啟發」。


他舉例曾有個平日養尊處優的女大學生參加了澳洲一個保育大自然的義工服務,需要在荒山野嶺居住及從事體力工作,其間只能吃素;起初幾天,她每晚在分享環節都哭訴要離開,但到最後兩三天,她卻摟着當地義工說捨不得服務完結,「估計她因為意外地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行山,可以吃簡樸食物及不用住靚酒店,又可以跟陌生人快樂相處,才會出現這些轉變」。不過,Lawrence笑說未必每個人都有這麼美好的結局,而且也不一定會有如此深刻的經歷,但正正是這種抽「盲盒」式的不確定,令人更期待下一趟旅程。


文:周群雄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 誠邀你加入「義遊未盡VolTrateers」✨🌍


這個是為大家而設的平台!💚


歡迎你在這個群組分享國際工作營資訊、找同行旅伴、或者發表你的國際工作營經歷以及更多有趣資訊!多元成就更好的我們📣

Comments


為你推薦(其他你可能感興趣的項目)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