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慈善機構「義遊(VolTra)」與亞洲社會企業「Empact」合辦「香港社創及發展營」,帶領29位上海、北京等地的中學生專程來港進行6天考察活動,包括探訪深水埗露宿者、體驗殘障人士生活、參與食物回收及派飯活動等。有學生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認識到香港在繁華以外的另一面,了解香港本地社區問題,亦有學生稱讚香港社會企業發展良好,未來會將在港獲得的經驗帶回內地發展自己。

馮同學:模擬殘障人士印象最深刻

來自上海的馮奕銘同學表示,小時候來港都是去迪士尼、海洋公園等地遊玩,此次參與「香港社創及發展營」接觸了很多社企,了解到香港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看到香港的另外一面。提及印象最深刻的行程,他表示與小組同學在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傷健營參與模擬殘障人士的遊戲中,通過蒙眼模擬盲人視角,依靠小組同學輔助前行,失去視力的無助感令他印象深刻。他更表示:「以前我看到的都是這個世界的正面,這次我換了個角度看到了世界的背面。」

29內地學生來港考察 探訪深水埗露宿者及派飯 認識香港繁華背後

17歲的喬天毓對環保議題十分感興趣,因此參與了這次活動,她指,本次參觀了解到很多香港的慈善機構,其中做食物回收的機構「食德好」令她十分難忘,回到家鄉後也希望能夠探訪當地環保機構。

對比體驗讓學生了解社會多面性

義遊助理總監馬藹誼表示,這次活動以SDG(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因想為學生帶來對比體驗,故在行程中安排他們到訪深水埗劏房及繁華的地方,亦帶領學生去行山,體驗城市中的鄉村風景。

馬藹誼指,學生大多來自富裕家庭,不少人此前已來港遊玩過,但多數只體驗到香港旅遊的一面,該活動令內地學生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香港,亦讓他們反思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她希望藉此活動加強內地學生和香港的交流。

Empact負責人楊禎慧表示,這次活動的學生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公辦學校、融合學校及國際學校,年齡介乎12至18歲。她表示,這些孩子生活富裕,較少見到社會的另一面,希望透過此活動增加他們對社會多面性的了解。她又指,香港的社創環境很好,企業、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在為可持續發展目標努力,故特意帶學生來香港考察。

楊禎慧續指,未來有機會帶更多的內地學生到訪香港,「香港也是大灣區一部分,未來可以更頻繁地帶領廣東學生來體驗」。

 同樣為17歲的參與者喬天毓表示,在活動中難忘參與了食物回收組織食德好的活動,機構通過回收商店和菜場即將被丟棄的食物,並將其重新分配給有需要的人群,這不僅減少了資源浪費,同時也有效地幫助了弱勢群體。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促進「零飢餓」的目標實現,也體現了社會公平和消除貧困的理念。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2009068/%E5%8D%B3%E6%99%82-%E6%B8%AF%E8%81%9E-29%E5%85%A7%E5%9C%B0%E5%AD%B8%E7%94%9F%E4%BE%86%E6%B8%AF%E8%80%83%E5%AF%9F-%E6%8E%A2%E8%A8%AA%E6%B7%B1%E6%B0%B4%E5%9F%97%E9%9C%B2%E5%AE%BF%E8%80%85%E5%8F%8A%E6%B4%BE%E9%A3%AF-%E8%AA%8D%E8%AD%98%E9%A6%99%E6%B8%AF%E7%B9%81%E8%8F%AF%E8%83%8C%E5%BE%8C?fbclid=IwY2xjawIigmpleHRuA2FlbQIxMQABHbIPB6d2jlUdhn3cI3rHX0tIK1nZibdDcC51d9KhsYwV2UBSHxYVX3cKuQ_aem_8rxifhLWAobV-JCRDY6v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