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5, 2024

【明報專訊】盲盒式體驗各地風土民情 義工+旅遊 發現另一個我

歸類於: — superadmin @ 8:46 am

【明報專訊】香港人熱愛旅遊,不過年假有限,所以網上不時出現「請二放九」、「請三放十」等放假攻略,教打工仔如何善用珍貴假期外遊。旅行,除了食買玩,難道沒有其他意義?本地有非牟利組織「義遊」(Voltra Hong Kong)結合義工服務和旅遊概念,透過在海外做義工,融入當地風土民情,而且還有機會經歷獨一無二的「盲盒」體驗,或許讓你發現另一個自己。

與當地人深入互動 見識風俗儀式

現職瑜伽、森林浴工作坊導師戴履宙(Lawrence),於2016年首次參加本地非牟利組織「義遊」的海外義工活動,隻身飛到尼泊爾,協助受地震影響的災民重建村莊,而他被分配的工作是協助村民挖地洞建設臨時廁所,避免村民隨處便溺污染水源。「我在香港都有做義工經驗。當年在社交平台看到義遊廣告,覺得結合義工及旅遊是一種新的體驗,於是報名參加。」他說甫抵步,便被當地義工服務主辦單位帶到首都加德滿都的近郊村莊,由於出發前已從義遊職員口中得知工作涉及體力勞動,所以即使被安排建設臨時廁所,都沒有被嚇怕。「來自全球各地義工會被編配成2至3人小組,每組主力協助一個戶主,會跟他們有深入的互動,雖然溝通有點困難,但配合肢體語言,基本上都了解到大家的想法。」他說由於2015年尼泊爾地震對當地村落造成嚴重破壞,他出發前都沒有預期有什麼旅遊行程,幸好,最終主辦單位也帶着大家,到村莊附近一間未被破壞的印度教寺廟參觀,了解當地人在河邊火化死者的遺體,通過河流帶走骨灰,以超渡死者靈魂的風俗儀式。

經此一遊,Lawrence認為這種「義工+旅遊」的形式,比起個人背包遊更能與當地人有更深入的互動,頗適合自己的個性及追求,於是計劃每年參加一次海外義工服務。截至新冠疫情爆發前,他參加了4次義工團,曾到過的地方包括:尼泊爾、愛沙尼亞、澳洲、墨西哥。

墨西哥護海龜蛋 愛沙尼亞協辦火把節

到墨西哥參與海龜保育活動,服務內容是每晚到有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通宵巡邏,趕在浣熊來獵食前將龜蛋挖出並送到保育中心,待孵化後才將小海龜送回大海;又曾於澳洲一間自然保育中心協助拔除外來品種植物,讓原生品種植物可繼續生長,令當地生態結構得以復原。最深刻一次是到愛沙尼亞協助籌辦火把節,與其他義工一起構思節慶中舉辦的比賽及活動,其間Lawrence有機會嘗試跟當地村民學習打鐵、擲斧頭,又入鄉隨俗在冰天雪地赤身露體,來回奔走於桑拿房及冰凍水池之間,多姿多采經歷令人神往。不過,他笑指愛沙尼亞的義工服務是他感到最辛苦的,「本身籌備的工作主要是在下午及晚上,可能主辦單位擔心我們上午會悶,所以又安排我們參與建築工作,要翻土及砌木,結果由朝做到晚,非常疲倦」,但他說事後回想卻又很難忘,或許日後難以再遇上這些經歷。

適應跟陌生人相處 走出舒適圈

說做善事之餘又能與世界各地的人深度接觸,但要將珍貴的假期及積蓄投放義工服務上,他說亦明白並非所有人能接受,「每次跟朋友分享自己的海外義工經歷,其實對方很感興趣,但最後都會有好多不同考慮,例如要請長假,或猶豫是否應該將積蓄用在陌生的地方」。不過,他說當海外義工除了有機會體驗非一般旅遊經歷,還可能認識到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因為海外義工服務主辦單位每次只會為每個國家或地區分配很少名額,因此參加者可能要跟陌生的外國人共同生活多天,無論是跟當地人或其他義工的處事方法都會有很大差異,參加者不一定會感到稱心滿意,甚至必須適應這些不同,但事後可能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比想像中更加有勇氣、處事靈活及有彈性的人,獲得很多啟發」。

他舉例曾有個平日養尊處優的女大學生參加了澳洲一個保育大自然的義工服務,需要在荒山野嶺居住及從事體力工作,其間只能吃素;起初幾天,她每晚在分享環節都哭訴要離開,但到最後兩三天,她卻摟着當地義工說捨不得服務完結,「估計她因為意外地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行山,可以吃簡樸食物及不用住靚酒店,又可以跟陌生人快樂相處,才會出現這些轉變」。不過,Lawrence笑說未必每個人都有這麼美好的結局,而且也不一定會有如此深刻的經歷,但正正是這種抽「盲盒」式的不確定,令人更期待下一趟旅程。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41105/s00005/1730739885827

【明報專訊】中介提供多元義工服務 留意收費項目

歸類於: — Editor_1 @ 5:04 am

不少人對海外義工服務感到陌生,義遊項目主任茅嘉琦(Kenya)解釋,機構的角色就像中間人,因為與CCIVS、NVDA、Alliance等國際工作營有伙伴關係,因此可以得知全球各地有哪些國家或地區需要海外義工服務,協助有志者報名參加並從中協調。「我本身對義遊也不太熟悉,因為在大學時參加了一個比賽,勝出的獎品是一次免費義遊工作營體驗,我後來選擇參加在香港舉辦的LGBT(性別共融)工作坊,認識香港社會由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相關議題的發展,覺得活動內容都可信,之後才參加義遊服務,甚至成為員工。」

推短期工作營 方便港人請假

很多人以為參加海外義工服務期間要全程做義工,參加者不會有私人時間。Kenya說:「其實大部分義工服務只要求參加者在星期一至五工作,星期六、日或公眾假期可以休息,參加者有時間自由活動,或自費參加主辦單位推薦的其他導賞或觀光活動。」翻查義遊網站上刊登的海外義工服務資料,內容非常多元化,有義務教育、大自然保育、重建設施等,「一般工作日期約10至14天,有些會更長,可能要連續服務1至3個月,但考慮到香港人好難一次過請10天假,所以近年我們亦與合作伙伴推出短期工作營,最短只需做4至5天」。

住附近村屋 吃當地平常食物

收費方面,義遊收取費用包括協助參加者申請服務名額、入營前的支援如解答疑惑,以及工作營期間的住宿、膳食、義工項目、工作營資料內提及之活動,如東南亞區的參加費用由4000多元起;但當中並不包括來回當地機票、旅遊保險、額外逗留期間的住宿及飲食費用等。雖然網站上註明參加者到埗後要自行乘搭交通工具前往報到點,不過Kenya說除非報到點就在機場或火車站,否則當地主辦單位會考慮參加者的安全問題,盡量安排交通接送,「好像我去年到蒙古做義教,很難有公共交通工具去到服務的村莊,所以(主辦單位)都有車在機場送我們到目的地」。她強調,由於是義工服務,因此參加者不要期望住宿及飲食方面會有很好的招待,「通常都是睡在服務地點附近的村屋或空置單位,飲食則是當地人平常會吃的東西」。不過,Lawrence說由於參加者來自五湖四海,試過有一名團友曾在蘇格蘭學廚,因此烹煮的食物美味得令人驚喜,而同團的女團友更有機會向他討教廚藝,「不過,參加者一定要主動去問,因為對方的身分只是義工,不會主動去教你,肯問就有機會在旅程中有更多特別的體驗」。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41105/s00005/1730739885827

【明報專訊】工作營小貼士:選有興趣地方 量力而為

歸類於: — Editor_1 @ 2:05 am

第一次參加海外義工服務,Lawrence建議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地方,以及能夠應付的服務,例如平常很少運動,便應避免挑選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義工服務。

雖以個人身分都能直接聯繫國際義工組織,省卻繳付香港「中介」費用,但Lawrence認為,海外主辦單位未必能在入營前詳細告知參加者將要參與哪些服務,最好還是透過有信譽的中介組織安排,參加者能在入營前較準確了解服務內容。

Kenya解釋,義遊的海外義工服務申請流程一般是:參加者透過網站搜尋適合自己的服務→向義遊提交個人資料報名及付款→等待海外義工服務主辦單位審批。一旦申請獲批,義遊會通知申請人購買機票。不過,由於各地民情不同,可能會影響審批時間。一般來說,亞洲地區如日本審批速度較快,其他較慢活的地區如尼泊爾、歐美國家等或需兩星期至一個月才有審批結果。所以如計劃參加海外義工服務,最好盡早申請,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安排機票或額外行程。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41105/s00005/1730739886057

?✨ 誠邀你加入「義遊未盡VolTrateers」✨?

這個是為大家而設的平台!?

歡迎你在這個群組分享國際工作營資訊、找同行旅伴、或者發表你的國際工作營經歷以及更多有趣資訊!多元成就更好的我們?

July 5, 2024

【星島】29內地學生來港考察 探訪深水埗露宿者及派飯 認識香港繁華背後

歸類於: — Editor_1 @ 9:34 am

 本地慈善機構「義遊(VolTra)」與亞洲社會企業「Empact」合辦「香港社創及發展營」,帶領29位上海、北京等地的中學生專程來港進行6天考察活動,包括探訪深水埗露宿者、體驗殘障人士生活、參與食物回收及派飯活動等。有學生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認識到香港在繁華以外的另一面,了解香港本地社區問題,亦有學生稱讚香港社會企業發展良好,未來會將在港獲得的經驗帶回內地發展自己。

馮同學:模擬殘障人士印象最深刻

來自上海的馮奕銘同學表示,小時候來港都是去迪士尼、海洋公園等地遊玩,此次參與「香港社創及發展營」接觸了很多社企,了解到香港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看到香港的另外一面。提及印象最深刻的行程,他表示與小組同學在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傷健營參與模擬殘障人士的遊戲中,通過蒙眼模擬盲人視角,依靠小組同學輔助前行,失去視力的無助感令他印象深刻。他更表示:「以前我看到的都是這個世界的正面,這次我換了個角度看到了世界的背面。」

29內地學生來港考察 探訪深水埗露宿者及派飯 認識香港繁華背後

17歲的喬天毓對環保議題十分感興趣,因此參與了這次活動,她指,本次參觀了解到很多香港的慈善機構,其中做食物回收的機構「食德好」令她十分難忘,回到家鄉後也希望能夠探訪當地環保機構。

對比體驗讓學生了解社會多面性

義遊助理總監馬藹誼表示,這次活動以SDG(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因想為學生帶來對比體驗,故在行程中安排他們到訪深水埗劏房及繁華的地方,亦帶領學生去行山,體驗城市中的鄉村風景。

馬藹誼指,學生大多來自富裕家庭,不少人此前已來港遊玩過,但多數只體驗到香港旅遊的一面,該活動令內地學生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香港,亦讓他們反思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她希望藉此活動加強內地學生和香港的交流。

Empact負責人楊禎慧表示,這次活動的學生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公辦學校、融合學校及國際學校,年齡介乎12至18歲。她表示,這些孩子生活富裕,較少見到社會的另一面,希望透過此活動增加他們對社會多面性的了解。她又指,香港的社創環境很好,企業、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在為可持續發展目標努力,故特意帶學生來香港考察。

楊禎慧續指,未來有機會帶更多的內地學生到訪香港,「香港也是大灣區一部分,未來可以更頻繁地帶領廣東學生來體驗」。

 同樣為17歲的參與者喬天毓表示,在活動中難忘參與了食物回收組織食德好的活動,機構通過回收商店和菜場即將被丟棄的食物,並將其重新分配給有需要的人群,這不僅減少了資源浪費,同時也有效地幫助了弱勢群體。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促進「零飢餓」的目標實現,也體現了社會公平和消除貧困的理念。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2009068/%E5%8D%B3%E6%99%82-%E6%B8%AF%E8%81%9E-29%E5%85%A7%E5%9C%B0%E5%AD%B8%E7%94%9F%E4%BE%86%E6%B8%AF%E8%80%83%E5%AF%9F-%E6%8E%A2%E8%A8%AA%E6%B7%B1%E6%B0%B4%E5%9F%97%E9%9C%B2%E5%AE%BF%E8%80%85%E5%8F%8A%E6%B4%BE%E9%A3%AF-%E8%AA%8D%E8%AD%98%E9%A6%99%E6%B8%AF%E7%B9%81%E8%8F%AF%E8%83%8C%E5%BE%8C?fbclid=IwY2xjawIigmpleHRuA2FlbQIxMQABHbIPB6d2jlUdhn3cI3rHX0tIK1nZibdDcC51d9KhsYwV2UBSHxYVX3cKuQ_aem_8rxifhLWAobV-JCRDY6v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