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
2025年5月19日

理解紛爭的稜鏡:探討以巴衝突中部分以色列人的多元視角

義遊小編AIan
義遊小編AIan

以巴衝突,一段纏繞百年、錯綜複雜的歷史,牽動著全球的目光。當烽火再起,無數生命受到波及,我們除了悲痛,更需要努力去理解衝突背後不同群體的真實感受與深層次的擔憂。本文並非選邊站隊,亦非提供單一答案,而是嘗試從部分以色列人的視角出發,探討他們在衝突中所持有的多元觀點,希望能為理解這場複雜紛爭提供一個多稜鏡的視角,促進更深入的思考與對話。

安全感:揮之不去的生存焦慮

對許多以色列人而言,「安全」是凌駕一切的考量。身處歷史與現實中都充滿挑戰的環境,經歷過戰爭、恐怖襲擊和持續的火箭彈威脅,對國家存亡和個人安全的焦慮感,深深烙印在集體記憶中。

  • 「自衛是基本權利」: 部分觀點認為,面對來自哈馬斯等組織的直接威脅,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是捍衛國家主權和保護公民安全的必要手段。他們強調,任何國家都有權保護自己的人民免受暴力侵害。
  • 威懾力的重要性: 亦有觀點認為,在充滿敵意的區域內,強有力的軍事回應是維持威懾力、防止更大規模衝突的關鍵。

這種對安全的極度渴求,源於深刻的歷史創傷和現實威脅,影響著他們對衝突的判斷和對解決方案的期望。

「哈馬斯不等同巴勒斯坦人民」:責任歸屬的爭議

在許多以色列人眼中,當前衝突的主要責任方是哈馬斯等巴勒斯坦極端組織。

  • 恐怖主義的威脅: 他們強烈譴責哈馬斯針對以色列平民的襲擊,視其為恐怖主義行為。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事件,對以色列社會造成了巨大創傷,強化了這種認知。
  • 利用平民作掩護的指控: 有觀點指責哈馬斯將軍事設施建於人口稠密的民用區,並利用平民作為「人肉盾牌」,導致以色列在反擊時難以避免平民傷亡。他們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目標是清除恐怖分子,而非針對無辜的巴勒斯坦平民。

這種觀點強調區分哈馬斯與普通巴勒斯坦民眾,並認為哈馬斯的行為阻礙了和平的可能。

歷史與家園:深植土地的情感連結

猶太民族與這片土地之間深厚的歷史、宗教和文化連結,是以色列建國的基石,也是部分以色列人看待衝突的另一個重要維度。

  • 回歸故土的敘事: 猶太復國主義的核心理念,是猶太人在經歷數千年流散和迫害後,重返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園。對許多人而言,以色列的存在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情感意義。
  • 「應許之地」的信念: 在部分宗教和右翼群體中,認為這片土地是上帝應許給猶太人的,因此對土地的擁有權具有神聖性。

這種對土地的情感和歷史權利的主張,使得領土問題在以巴衝突中尤為敏感和複雜。

和平的渴望與現實的無奈

儘管衝突不斷,但渴望和平的聲音在以色列社會中始終存在。然而,長期的暴力循環和多次失敗的和平嘗試,也讓許多人對短期內達成持久和平感到悲觀。

  • 對和平夥伴的質疑: 有觀點認為,巴勒斯坦領導層未能展現出真正尋求和平的誠意,或未能有效控制極端組織的暴力行為,使得和平談判難以取得實質進展。
  • 創傷與不信任: 持續的衝突在雙方社會都留下了深刻的創傷,加劇了彼此的不信任感,為和平之路增添了更多障礙。

內部多元的聲音:反思與尋求改變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社會內部並非只有一種聲音。和平運動者、人權組織、部分學者及普通公民,對政府的某些政策持批評態度,並積極尋求和平解決方案。

  • 對軍事行動的反思: 他們可能質疑某些軍事行動的必要性、相稱性,以及對巴勒斯坦平民造成的人道影響。
  • 呼籲政治解決: 強調只有透過公平、持久的政治解決方案,才能真正結束衝突,保障雙方人民的安全與尊嚴。
  • 支持與巴勒斯坦溫和派對話: 認為應積極尋找並支持巴勒斯坦社會中願意和平共處的力量。

這些內部的多元聲音,代表著以色列社會自我反思和尋求改變的潛在動力。

結語:超越簡化,走向理解

以巴衝突的複雜性,絕非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理解任何一方的觀點,都需要將其置於特定的歷史、文化和現實脈絡中。本文呈現的僅是部分以色列人的視角,遠未能涵蓋全貌。

作為關心世界時事和社會議題的我們,更重要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聆聽來自不同方面的聲音,包括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與訴求。唯有超越簡化的二元對立,努力拼湊更完整的圖像,我們才能更接近對這場悲劇的深刻理解,並共同為和平的未來發聲。

立即行動

衝突影響著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你對促進以巴和平有什麼想法?讓我們一起關注衝突中的人道需求,並持續為和平祈禱與努力。想了解更多關於衝突地區的人道援助與和平建設工作嗎?瀏覽我們的全球項目,參加與歷史和和平有關的項目出一分力。https://voltra.org/international-workcamp/

以巴衝突中部分以色列人的多元視角
以巴衝突中部分以色列人的多元視角